在甜品界,熔巖蛋糕被認為是繼馬卡龍之后又一挑戰(zhàn)烘焙技術(shù)的“巔峰”。怎么說?同為法式經(jīng)典,馬卡龍被譽為“甜品界的貴族”,反映出把握其空心與實心的尺度、外酥里嫩口感的難度。而誕生時間遠遠晚于馬卡龍的熔巖蛋糕,1981年才被法國廚師Michel Bras發(fā)明出來,但它也非常爭氣地在90年代的紐約餐飲界火了起來,并走向了世界。在其可愛的法語名字Fondant au chocolat(翻糖巧克力蛋糕)背后,有一個更浪漫微妙的中文名——“心太軟”。因為一口咬下去,上層表皮酥脆、下層柔軟細膩,中間猶如一股熱流從心口溢出……不同部位不同口感,令人欲罷不能,也就不難感受到烘焙這道甜點的難處:不僅考驗廚師的操作技藝,更是考驗電烤箱控溫能力。
(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)
不論是操作技藝還是控溫能力,都需要花時間反復實踐和總結(jié)。做一只內(nèi)在美、顏值高的“優(yōu)秀”熔巖蛋糕,美食專家Andy分享了她的“成功法則”。想要體驗“爆漿”熔巖沖擊味蕾高潮的同學們,快快把你們的小板凳搬過來!
食材在路上
在Andy看來,好的材料是成功的基礎,雞蛋、白砂糖、低筋面粉、黑巧克力、黃油等材料一個也不能少。
先將70g黃油放入干凈的鍋中小火加熱至融化,離火。然后將100g巧克力放進去,不停攪拌,待其融化,使二者充分混合。隨后,將兩顆雞蛋白與60g細砂糖混合,用打蛋器打到蛋液發(fā)白質(zhì)地濃稠為止,再將25g低筋面粉和融化的巧克力加入蛋液中,攪拌均勻。據(jù)Andy的經(jīng)驗,攪拌時要輕緩,否則容易攪出筋度,烤出的內(nèi)餡會有泡泡,影響美觀。
此時,可將蛋糕糊在冰箱內(nèi)放置30分鐘,Andy認為很多人會忽略這個步驟,其實這是讓蛋糕糊在烘烤后質(zhì)地更細膩口感更好的關(guān)鍵。在這期間,可將烤箱預熱222℃。
30分鐘后,取出蛋糕糊,倒入模具中。模具大小要適中,不能太小亦不能太大,太小蛋糕會凝固,太大內(nèi)層會有些生。
基本上,手工部分這樣做就能讓蛋糕保持在一個好的狀態(tài)了,但這僅僅是開始。
“巖漿”流下來
要想熔巖蛋糕“進化”得漂亮,烘烤**是個技術(shù)活兒。因為熔巖蛋糕烘烤過程中,先烤熟的永遠是外層和四周,而塑造出蛋糕“外硬內(nèi)軟”的形態(tài),正是對烘烤時間的和溫度的控制?镜臅r間短,外部組織就不夠堅固,出爐后蛋糕容易“趴”下;時間長則會使內(nèi)部凝固,吃的時候就會失去“熔巖”流出來的口感。而烘焙的溫控,就像中餐的火候一樣至關(guān)重要,尤其對于熔巖蛋糕這類高階烘焙甜點。
但每個電烤箱都有自己的“脾氣”,不同品牌的電烤箱控溫精準度千差萬別,有的電烤箱實際溫度會比設置溫度低,這樣會容易造成食物不熟或顏色偏淺,如果實際溫度比設置溫度高,則會使其變得易糊或顏色太重。同層之間溫度如果波動太大,則是對熔巖蛋糕的致命打擊。
根據(jù)Andy的親身體驗,方太同溫*烤箱KQD50F-C2T能夠簡單的解決這一難題。一方面,通過立體熱風循環(huán)系統(tǒng),使腔體內(nèi)空氣溫度更加均勻。另一方面,它的雙探針溫控技術(shù),能通過上下分布的兩個溫度探針進行專業(yè)級控溫,并將上下層的實際溫度牢牢鎖定在設定溫度附近,實現(xiàn)同層同溫*,完全能夠滿足熔巖蛋糕“兩面性”的烘焙需求。
(圖示產(chǎn)品:方太同溫*烤箱KQD50F-C2T)
具體操作時,將蛋糕糊放進預熱好的烤箱中層,選擇“熱風烘焙”模式,溫度為222℃,時間7分鐘,然后輕觸“確認/啟動”就開啟烘烤了,簡單便捷。在這7分鐘的時間里,你將見證高溫作用下熔巖蛋糕外部組織慢慢堅固,內(nèi)部液態(tài)愈發(fā)濃稠的過程。當軟塌塌的蛋糕糊逐漸成型,巧克力香氣由淡漸濃時,烤制就完成了。小心打開箱門取出蛋糕,蛋糕糊就成功“進化”為表層酥脆但“心太軟”熔巖蛋糕了,再在蛋糕上面輕灑一些可可粉,更有米其林大師的烹制水準!
切開的那一瞬,濃郁的巧克力汁汩汩流出……這也足以見出同層同溫*的電烤箱的好處,讓每一塊熔巖蛋糕都一樣外部強壯內(nèi)心柔軟。難怪吃過的人都說,**口下去就如一股熱流從心口溢出,仿佛喚醒了身體的每一個細胞。如果再附上一顆香草冰淇淋球,入口冷熱交融,甜膩綿密,簡直妙不可言。當然,這樣的美食一定要趁熱食用,否則口感會大打折扣呢。
*“同溫”:指在方太實驗室規(guī)定下測試,熱風烘焙模式180℃條件下,同層溫差小于7℃